聽起來不可思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北極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的奇景,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深科學家薛瑞茲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區冰層有五成的機率,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速度比預期快很多。儘管北極融冰可能不會對人類產生立即的影響,但北極熊將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薛瑞茲指出,「幾年前,我們認為北極全面融冰應發生在二○五○年至二一○○年間,最近則認為會提前到二○三○年,現在卻可能提早到今年九月。」他說,就科學角度而言,北極只是地球上的一個點,但是象徵意義重大:「北極應是冰天雪地,不該變成一片汪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位於北極海的「西北通道」原本長年結冰,不利航行,不過去年九月因北極融冰而首度短期出現「門戶洞開」。

西北通道起於大西洋,通過北美洲北岸、加拿大北極群島進入北極海,再進入太平洋。

薛瑞茲說,如果北極區冰層完全融解,船隻就可利用「西北通道」航行,不必依賴巴拿馬運河或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將可節省時間和能源,而且北極海底部還有石油。

北極冰層若完全融化,北極熊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科學家證實,逐冰而居的北極熊因覓食困難而溺斃的情況日益嚴重,甚至因覓食不著而互噬。

美國研究人員二○○五年發現,北極熊必須游泳穿越六十英里的海面尋找食物。被迫長泳的原因是,牠們賴以覓食的浮冰不斷融化,愈來愈小,彼此距離愈來愈遠。北極熊的泳技只在近岸地區吃得開,海上長征使牠們無法承受筋疲力竭、體溫過低或遭海浪吞沒。

科學家認為,北極熊因浮冰融化而溺斃,正逐漸成為北極圈的普遍現象,棲息於北極圈的兩萬兩千隻北極熊正逐漸減少。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威力,北極海的冰層最清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科學家塞瑞茲26日指出,今年9月夏天結束之前,北極(地理北極)可能出現一幅人類從未見識過的曠古奇觀:只見茫茫海水,不見雪白冰層。

塞瑞茲說:「我們中心的同仁還設了一個賭局,賭的就是北極的海冰會不會在今年夏天完全消融;目前看來機率是50%…就科學觀點而言,北極不過就是地球上的一點,然而這地方有它的象徵意義。」他並指出未來幾十年內,北極海冰層恐怕都無法恢復舊觀。

至少70%融化殆盡

去年夏天北極海冰層的消融面積就創下歷史紀錄,9月時水─冰界線退至距離北極約只有1130公里處,沿著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外海前行、穿過格陵蘭島西岸直抵大西洋「西北航道」,竟然首度短暫開通。

今年冰層的情況更不樂觀,多個冬季累積的「多年冰」蕩然無存,北極只見上一個冬季才形成的「一年冰」。這些單薄的冰層是否能撐過接下來3個月的夏日艷陽,恐怕大有問題。科學家預估,至少70%的一年冰會在9月前融化殆盡。

未來兩個月是關鍵

塞瑞茲表示,接下來2個月的氣候狀態,將決定北極冰層會不會全部消失。華盛頓大學的林賽教授則指出,風力變化與日照時間都是關鍵因素,今年夏天北極冰層的命運如何,目前還難下斷論。

北極向來是溫室效應最顯著的地區之一,而且冰層加速消融之後,深藍色的海水比雪白的冰層更能吸收陽光,進一步加快暖化速率,導致更多冰層消退,形成惡性循環,對整個北極地區影響重大。

科學家與北極地區原住民伊努特人也發現,每年海冰開始碎裂的時間越來越早,範圍越來越大。在阿拉斯加與加拿大班克斯島之間海域形成的「冰間湖」,面積也比以往大了許多。

周邊資源之爭更激烈

冰間湖是海冰中半永久性的無冰水面區,會吸收太陽熱量,加速海冰邊緣融化。

另一方面,北極冰層消失其實也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讓西北航道維持長時間暢通,大幅縮短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之間的航程。此外海冰一旦融化,這片海域中的油田、天然氣田和漁場也將更容易開發。只不過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必然遭受嚴重衝擊,而且北極圈周邊諸國的領海與資源之爭也將日益激烈。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市「國家雪冰資料中心」科學家指出,隨著全球暖化融化北極海冰層,北極在今年九月前可能會有一段短暫的時間沒有冰。這雖然聽來不可思議,但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僅見。

全球暖化衝擊 最戲劇性一幕

北極海冰層消失,使得乘船穿越開放水域直達北極,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且這將是全球暖化衝擊最具有戲劇性與最令人擔心的又一新例。科學家說,北緯九十度的冰很可能在今年夏天前融化。

國家雪冰資料中心資深研究員塞瑞茲說:「就科學觀點而言,北極只是地球上的另一個地點。但就象徵意義而言,這又格外的重要。大家都認為北極應該要有冰,而不是開放的水域。」

北極各國到目前為止,都還沒辦法開採北極海海床下方的油田與礦物蘊藏,因為上面的冰層實在太厚,但如果上述北極融冰事件成真,則開採冰層下方油礦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冰層下油礦 開採可能性大增

多位經驗豐富的極地科學家相信,北極今夏完全沒冰的機率超過一半,不過,塞瑞茲認為,融化的機率是五五波。這是因為長年累積的北極厚實冰層已消失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僅形成於去年秋季與冬季的大量薄冰。這些單年冰層在夏季期間特別容易融化,衛星資料也顯示,最近數週的融化速度比去年還快,而去年就已因穿越北極海的海上通路「西北通道」首次短暫開通,創下歷來夏季北極海冰層流失最高紀錄。

北極沒有冰 較預估提早22年

塞瑞茲說:「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北極覆蓋著遼闊的一年期冰層」。他指出,幾年前科學家還認為,北極完全無冰要到二○五○或二一○○年時才會發生,最近才又修正為二○三○年,沒想到今年夏天可能就會發生。

北極海冰層每年夏天都會融化,然後在漫長的冬季再度形成,但去年流失的冰層範圍實在太廣,以致北極海許多部分都成了開放水域,水與冰的界線退守到距離北極僅一千一百三十公里。這意味今春存在的七成海冰都是去年冬季形成的一年期冰。

塞瑞茲說,科學家預測至少七成的一年期冰、甚至全部,都將在今夏完全融化。科學家認為,今年七、八月的氣象型態,主要是風力型態與日照時數,將決定北極冰層是否全融。

法新社巴黎十四日電)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終年結冰的北極海永久冰層,其面積在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五年間大幅縮小七分之一,劇烈變化恐預示著當地氣候的激烈暖化。

北極海永久冰層終年漂浮於海面,厚度可達三公尺,與季節性冰層不同的是,季節性冰層厚度僅介於三十公分至兩公尺,並在夏天會完全融化消失。

這份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期刊》上的報告指出,去年北極海冰層範圍為一九七八年衛星觀測技術開始以來最小的一次。

研究發現,位於歐亞北方的東北極海冰層,面積在二零零四年和二零零五年消失一半,部分是由於冰層漂移至北美上方的西北極海地區。

研究指出,這表示總面積約七十二萬平方公里、亦即相當於美國德州的冰層,在一年內消失無蹤。

藉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衛星技術,科學家發現遠至東北極海的永久冰層,今年四月的面積已較去年十月消失百分之七十。

研究指出,若冰層面積持續縮小,將產生嚴重衝擊。

由於白色的冰層表面能反射太陽光,冰層減少即意指海水溫度升高,因而加速冰層消失,對於諸如北極熊和海豹等棲息在冰層上的海洋生物,恐帶來嚴重影響。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面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面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 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邊緣海和陸間海。

洋面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面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數目僅次於太平洋,總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群島等。

由於嚴寒,北冰洋區域內的生物種類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蘚為主。動物有北極熊、海象、海豹、鹿、鯨等,但數量已日趨減少。

2006年9月20日,歐洲環境衛星發回的圖片顯示,歐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帶的永凍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

礦藏、天然氣、魚及夏季航道也會出現在北極海。美國、俄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均在北極海的不如部份聲稱擁有領土,各國屢就北極控制權發生爭議。但沒有國家可證明其大陸架伸延到北極,國際法規定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

2007年8月2日俄羅斯北冰洋勘探小組周四乘小型潛艇,將裝有俄羅斯國旗的容器,放到北極海脇宣示主權。

2007年8月11日加拿大宣稱將會在北極興建兩座軍事設施,以宣示加國在北極的主權。 次日,丹麥派遣一支由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前往北極冰層,展開歷時1個月的考察任務,以尋找有關丹麥擁有北極地區主權的證據。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就簡稱為北極)是,以下麵的解釋為準,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錶面的兩個交點之一(另一個點是南極,就在相對的另一面),地理上的北極是緯度為北緯90°的點,在方向上是真北,在這一點所指向的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南極位於南極洲的大陸上,北極位於北冰洋內。在北極沒有土地,只有常年被冰封的冰冷海水在冰層之下流動著,這使得建立一個永久的北極駐地是不可能的事(參考南極)。

長久以來,地球的自轉軸和北極點都被相信是固定不變的,直到18世紀才有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才預測這個軸會輕微的晃動。大約在20世紀初期,天文學家註意到,如果從地球上一個固定的點觀察天上的恆星,會有微小但明顯的緯度變動。這種變動的一部份可以歸咎於極的漂移,但只是幾公尺的量,而且有幾個週期性的和一個不規則的標移分量。以大約435天為週期的漂移的分量在尤拉預言的八個月的分量,現在被稱為張德勒搖轉(陳德勃陀動),之後被發現。這種擺動意味著當要求的精確度高於1''時,根據自轉軸定義的北極就不再能適用了。

地球上的座標(經度、緯度和海拔)或地形是固定於地貌的,當然,大陸漂移和火山和侵蝕等作用,會造成地表的上升或下降,使得所有的地理特徵都沒有可供固定的系統。現在,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座標系統服務和國際天文聯合會共同制定了國際陸地參考座標系統給了極好的架構,持續的以精密的測量來定義這個系統的地理北極,並且公告自轉軸的變動值。(參見極移)。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在北極裡生長的熊,牠是陸上最龐大的肉食動物。在牠生存的空間裡,牠是食物鏈最頂層。牠擁有極厚的鯨脂及毛髮來保暖,其白色的外表在雪白的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而且牠可以在陸上及海上捕捉食物,因此牠能在北極這種極嚴酷的氣候裡生存。

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南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則可以有浮冰出沒的地方找到牠們(現時找到牠們的最南點為中國大陸)。而最北可以在北緯88度找到牠們,而且有證據顯示牠們會橫越中心點。[來源請求] 牠們的主要活動中心為:

弗蘭格爾島及西阿拉斯加
北阿拉斯加
加拿大北極領地及其內的群島
格陵兰
斯瓦爾巴-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
西伯利亞中北部
最近因為溫室效應使到北極冰川融化而開始危及牠們的生存,牠們可能在21世紀絕種。[1] 這個趨勢可以由牠們活動範圍的最南點不斷向北遷移看出[1],而現在人們亦沒有任何計劃將牠們移居至其他適合牠們生存的環境,如南極洲。

北極熊作為最大型的陸上肉食動物,其擁有兩倍於老虎的體積及兩倍於獅子的重量,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重400至600公斤,最極端的甚至超過800公斤。成年雌性北極熊的體積大約為雄性的一半,而其重量則大約為200至300公斤。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高2.4至2.6米,而成年雌性北極熊則大約高1.9至2.1米。剛出生的北極熊大約只重600至700克。美國2008年5月統計,現存北極熊數量大約為25000隻,其中大約60%活躍於加拿大。

普遍認為北極熊沒有仍生存的亞種[2]。事實上因為北極熊與棕熊可以交配出可繁衍後代的雜種[3],所以可以將北極熊視為棕熊的亞種。

北極熊的種類數仍在統計,IUCN/SSC Polar Bear Specialist Group ("PBSG")這個國際性研究及管理北極熊事務的科學團隊大約確認了二十種不同的北極熊種類[4]。而其他科學家[5]則大約確認了六種不同的北極熊種類,但沒有任何仍生存的亞種:

楚克奇海,主要繁衍在蘭格爾島及西阿拉斯加
波弗特海,主要繁衍在北及西北阿拉斯加及西北加拿大
加拿大北極領地及其內的群島
格陵蘭
斯瓦爾巴-法蘭士約瑟蘭
西伯利亞中部

北極熊的鼻子及皮膚是黑色的,然而,牠們的毛髮的顏色卻截然不同。在牠們脫毛時,其毛髮是白色的,在夏天其毛髮被陽光氧化為黃色,有時更會顯示出綠色。牠們的毛髮為其提供極佳的保護及禦寒能力。很多人想象北極熊獵食時會掩蓋其黑色的鼻子,免被獵物發現,然而,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科學家觀察到這個特性。不過,牠們會在睡覺時掩蓋其口與鼻,這可能是為了禦寒。其腳掌的毛髮會變得僵硬,這亦是為了防止身體的熱量散走。

與其他生活在北極的動物不同,北極熊永遠不會在夏天時脫去其外皮使身體變得較為陰暗。其毛髮為透明及沒有上色的(就如雲裡的一滴水點)。其毛髮之所以顯示為白色而非透明就如當水點匯聚成雲後,雲也並非透明的道理。其毛髮吸收紫外光,因此並不會傳送光與熱至皮膚。然而,其皮毛卻使得牠們會在10°C (50°F)以上的地方變得過熱,亦因如此,其並不可在紅外線下生存。其口鼻及呼吸的情景可以參見[8]。

在2005年7月,少數在波菲特動物園的北極熊的外表因為藻類在其毛管上生長而變成了綠色,而芝加哥當年的氣候極度悶熱。然而,動物園並沒有採任何行動,因為過去的經驗是藻類的生長對北極熊並沒有負面影響。動物園的職員認為讓北極熊曝露在氯氣或漂白劑裡對其造成的傷害更大。在2004年2月,兩隻在新加坡動物園的北極熊的外表亦因如此而變成了綠色。動物園的發言人指這是因為新加坡悶熱的天氣使得藻類容易生長。受影響的北極熊被過氧化氫沖洗以回復原來的顏色。這種情況在1979年夏天於聖地牙哥動物園亦嘗出現,那次是用鹽水來幫受影響的北極熊治療的。

北極熊是熊科裡最喜愛食肉的動物,亦是同類動物裡最喜愛以魚類為食物的。牠們主要的糧食為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不過牠們亦會進食任何能夠被其獵殺的動物,如貝類、蟹、幼鯨。

北極熊是良好的泳手,牠們通常可以在離大陸數里的地方出沒。這可能是牠們開始進化至在海裡捕捉獵物的訊號,但最近有證據顯示出這是因為溫室效造成冰川的融化而使牠們逼於無奈地作出的抉擇[9]。牠們在陸上獵食的效率亦很高,這是因為牠們的奔走速度奇高,牠們甚至比人類跑得更快。

作為大量進食魚類的食肉動物,北極熊消化了大量的維生素甲,並儲存在其肝藏裡,過去人類經常因不知情而進食北極熊的肝藏而導致中毒。雖然經常大量食肉,但牠們亦會進食腐肉,如擱淺的鯨魚,此外亦會進食蔬菜類,主要是生長於晚夏的漿果及樹根。在可預見的未來,牠們亦有可能會發展出進食食物殘渣的能力,因為在加拿大曼尼托巴·邱吉爾附近經常有北極熊翻倒垃圾桶找尋食物,甚至有人觀察過牠們進食潤滑劑及車用潤滑油。

因為在北極的水不是被冰封,就是鹽份過多而不宜飲用。牠們的主要液體來源為獵物的血液。然而,如果北極熊長期欠缺食物,牠們的新陳代謝會移向冬眠狀態,因為北極熊能夠有效地由其皮下脂肪提取能量及水,其血液亦能容忍較高濃度的尿素、尿酸及肌酸酐,而多数动物在此情况下将会死亡。北極熊不相同於其他熊類,牠們並不會冬眠,因為牠們適應寒冷天氣。

因为成年鲸鱼体型庞大,所以不被北极熊捕食;因为海象拥有长角,所以不常被北极熊捕食,但在极端情况下亦出现过北极熊捕食海象的情形,并能被录像资料说证实。反过来,海象有時也會攻擊北極熊。

北極熊在春天交配,雄性和雌性的北極熊會短暫配對,其目的只是為了傳宗接代而非永久結合。雌性北極熊的懷孕期為240天,北極熊的嬰兒通常會在早冬出生。北極熊一胎通常會有兩隻,少數一胎會有三隻,最高紀錄為一胎四隻。與其他「熊屬」的熊相似,剛出生的北極熊十分細小,大約長三十厘米及重七百克,而且在出生時牠們是無人協助及雙目緊閉的。大約一個月大時,牠們的眼睛才會打開,在一個半月大時,牠們能夠步行,在四至五個月大時會斷奶。牠們會與其母親一起狩獵至十個月大。三至四歲時便進入傳宗接代的年齡。成年北極熊可以活至三十歲。北極熊不會主動冬眠,而雌性北極熊不會在其嬰兒年幼時離開其居住的洞穴,牠們會留在洞穴裡以轉換其身體內儲存的皮下脂肪來分泌乳液來喂哺其嬰兒及為自己提供需要的營養。天氣開始暖化 , 也使北極熊無棲息地 。 甚至有些國家會濫捕雄北極熊 使雌北極熊無法繁衍後代 。

人們認為浣熊類動物及熊類已在地球上生活達三千萬年之久,而大約在一千三百萬年前,眼鏡熊由其他熊類動物裡分離出來。而在大約六百萬年前,熊類大約分為六種。而棕熊及北極熊則是在大約二百萬年前由同一祖先分離出來的兩個不同種類,但牠們會互相交配孕育出其他雜種。北極熊大約在一萬至二萬年前才沒有了棕熊所具有的臼齒。

在國際政治上常用以代表俄羅斯(蘇聯)。

北極熊因為牠們獨特的白色毛髮及繁衍地而引來爭議及聞名。很多公司如可口可樂及克隆代克使用北極熊作為其徽標,此外,電視劇迷經常播放北極熊在小島上活動的情況,雖然很多人相信牠們在節目裡出現與The Dharma Initiative有關。內瓦納公司,著名的為兒童製作卡通片的製片公司,正是以北極熊作為它們的製作徽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88023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